中国两条重量级高铁大动脉都有了新进展。南北走向的京沪第二高铁正在推进,而东西走向的沿江高铁,随着宜昌到涪陵段即将动工,全线开工进入倒计时。这条全长2100公里的高铁,预计2030年通车,它的重要性在哪?谁又能从中获利最多?
这条东西大动脉不一般
沿江高铁串起了整个长江经济带,把长三角、长江中游、成渝这三大城市群连了起来,上海、南京、合肥、武汉、宜昌、重庆、成都这些大城市都被纳入其中。
光看沿线的经济总量、人口规模和聚集的重点城市,就知道这条高铁不普通。全线总投资达到5600亿元,算得上是全国最"贵"的高铁之一。
国家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建它?其实长江沿线早就有沪汉蓉普速铁路了,但这条铁路标准不高,虽然能跑动车,部分路段时速只有160到200公里,根本满足不了庞大的客流需求。
以前从上海到成都最快也要11小时,重庆到上海差不多9小时,这两地之间的往来主要靠飞机。但成渝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,和长三角的经贸往来特别频繁,只靠飞机肯定不够,能运大量旅客的高铁自然就被提上了日程。
而且长江经济带还有不少地方没通高铁,像泰州、扬州所在的苏中地区,安徽和湖北交界的大别山老区,川渝中部的一些区县,都等着通高铁呢。
所以沿江高铁非建不可。建成后,上海到成都只要7小时,重庆到上海缩到5小时。距离近了,能带来的经济好处可不少。
5600亿的投资花在哪了?
"十四五"期间,全国有5条千亿级高铁项目,沿江高铁就占了两条。一条是上海到南京再到合肥的北沿江高铁,555公里花了1678.7亿元,算下来每公里3亿元,是近年来投资最高的项目之一。
另一条就是即将开工的宜昌到涪陵的渝宜高铁,490.2公里预计花1259.7亿元,每公里2.6亿元,在"十四五"的高铁项目里,投资额只比北沿江高铁和渝昆高铁低。
沿江高铁不是一下子建成的,而是分成了6段:上海到南京再到合肥的北沿江高铁、合肥到武汉的合武高铁、武汉到宜昌的汉宜高铁、宜昌到重庆的渝宜高铁、成渝高铁中线,再加上剩下的线路,加起来总投资约5600亿元,相当于建2.5条京沪高铁,或者4座港珠澳大桥。
一般来说,时速350公里的高铁,每公里建设成本在1.2到2.0亿元之间,具体多少要看地理位置、地形和当地发展情况。
北沿江高铁成本高,是因为征地拆迁和过江的费用贵。长三角的土地特别值钱,城市里的土地成本更高,全线拆迁征地就花了300多亿元,再加上要跨过好几条大江大河,成本自然就上去了。
渝宜高铁成本也不低,但不是因为拆迁,而是地形太复杂。山川河流多,只能靠建桥梁和隧道。初步统计,要建178座桥梁,总长81.67公里,131座隧道,总长378.12公里,桥隧加起来占了线路总长的94.86%。
所以渝宜高铁(宜昌到涪陵段)是最难建的一段,也是沿江高铁最后开工、最后建成的部分。不过就算是这么重要的大动脉,现在国家层面的支持和投资也比较有限,主要还是靠地方自己出钱。
为什么很多沿江城市没被纳入?
沿江高铁全名叫沪渝蓉高铁,光看名字好像应该沿着长江走,让沿线城市都受益。但实际上,线路主要经过上海、南京、合肥、武汉、重庆、成都,离长江上百公里的合肥,还有苏中地区、川渝中部地区成了最大受益者。
相比之下,安徽真正的长江沿岸城市芜湖、安庆没在线上,长江经济带的重点省份江西、湖南也被排除在外。可以说,像芜湖、安庆、九江、岳阳、荆州这些长江城市,在沿江高铁这件事上挺落寞的。
其实原因很简单,沿江高铁沿的不是长江本身,而是广义上的长江流域和长江经济带。它的标准名称是"沪渝蓉高铁",是从普速的沪汉蓉铁路升级来的,规划上主要走长江北岸。
这条通道由好几条高铁组成,在长三角那段叫"北沿江高铁",后面的合武高铁、武宜高铁、宜涪高铁、成渝高铁中线等,基本都在长江北岸。
而且建高铁大动脉,肯定要考虑运营成本和性价比,线路尽量取直,优先连接人口多的大城市,这是很正常的。
在长江经济带,上海、南京、合肥、武汉、重庆、成都都是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,人口超千万的城市也不少,合肥、南京离千万人口也不远了。
而江西不管经济总量还是省会的人口和经济规模,都有差距,沿江的九江也没那么受关注。另外,长江本来就不是直线,弯弯曲曲的,比如在湖北的荆江段,如果完全沿着长江建高铁,成本会高得吓人。
高铁建设要收紧了?
8年前,我国规划了"八纵八横"的高铁路网,开始了大规模的高铁建设。这么多年过去,"八纵八横"高铁网的主通道已经建成了八成左右,高铁覆盖了97.2%的城区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。
可以说,高铁大建设的时代快要到转折点了,以后可能会更多考虑经济效益和债务压力。
2021年,四个部门就发布了新规,严格控制建和既有高铁平行的线路,只有连接省会和特大城市、近期双向客流密度每年2500万人次以上的线路,才能按时速350公里的标准建。
不过这两年,为了稳经济、稳增长,一些高铁规划又放开了,但大规模建设的时代总会过去,从大建设转向大维护只是时间问题。
今年上半年,武广高铁、沪杭高铁等4条高铁涨价的消息引起了不小的讨论,这被认为是高铁普惠时代的结束,也可能是公用事业涨价的开始。
高铁涨价,说到底是债务问题越来越明显了。我国每年在高铁上的投资有几千亿,积累的债务达几万亿,不说还本金,每年的利息就要2000多亿元。
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上百条高铁线路里,能持续盈利的只有6条:京沪、京津、沪杭、沪宁、宁杭、广深港。这些高铁连接的都是超大特大城市,经济发达,人口多,商务往来频繁,涨价后收益很明显。
相比之下,90%以上的高铁路线,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,未来恐怕很难盈利。所以以后高铁建设肯定会慢下来,那些没有经济、人口和财政支撑的地方,大规模建高铁的模式可能一去不复返了。
富明证券-股票配资穿仓-五倍杠杆-炒股如何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